俗话说“家家弥勒佛,户户观世音”,自佛教传入我国至今,观世音菩萨就一直在我国信众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可谓妇孺皆知,被广为称颂。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化身,解救众生于水火之中,《观音菩萨赞偈》里就唱道: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浩浩红莲安足下,弯弯秋月锁眉头;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我们常见的观音菩萨形象便是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柳枝,洒甘露水于人间,寓意无量慈悲。许多人可能都认为观音菩萨只是“菩萨”阶位,其实,早在过去无量劫时,观音菩萨就已经圆满无上正等正觉,修成佛果,法号“正法明如来”,但后因不忍众生受苦,而选择倒驾慈航,自请降格为菩萨。
众生凡逢苦难,若能一心诵持观音菩萨名号,菩萨随即观其音声,应缘救助。菩萨的无量慈悲之心令诸天赞叹。很多人喜欢称念观音菩萨名号,称念菩萨名号的时候,牢记“慈悲”两个字,功德无量!
我们拜佛菩萨,不是弯下身体,而是学会慈悲。“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学佛先应降伏自心,降伏心中那颗狂妄自大的心,降伏心中自以为是、恶念丛生的心。念菩萨名号,更应学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慈悲之心是善因,由慈悲所结的果就是福报。利益他人,亦是成就自己。菩萨也知因果,故而救苦救难多。
“菩萨”何意?自觉觉他,不但自己觉悟,还要引导众生解脱。其实菩萨并非什么玄幻神秘人物的存心,众生也不要执着迷信了。菩萨不止是指我们心中那些具有神通力的圣者,也包涵我们身边那些慈悲善良,以实际行动践行菩萨道的人。
常去寺院的人都知道,一般我们对那些常常守护着寺院或者常供养寺院的信众,也都可称之为“菩萨”、“小菩萨”或年纪大点儿的“老菩萨”。菩萨心肠,众生亦可是菩萨。佛教劝人吃素放生,就是在培养大众的慈悲心,一念善心起、百万福德生。
佛门里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什么意思呢?“无缘大慈”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善待与自己有缘的众生,那些与自己无缘的陌生人也要心怀慈悲。“同体大悲”,就是把众生的苦难视为自己的苦难,体解大道,不但解脱自己,也要感同身受地去帮助解救更多受苦众生。这就是菩萨精神、慈悲之道。众生若能做到这一点,那便是离菩萨最近之人,其功德殊胜难量。
《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又慈悲为万善之基本、众德之伏藏。《大智度论》亦云: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慈悲心即佛心,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具有慈悲之心,只是凡夫愚痴,为世间各种假相欲望迷惑双眼而丧失了宽厚、仁爱,多了贪吝自私和我执。菩萨眼里只有众生,而众生眼里只有自己。如此,菩萨解脱,众生在六道苦海里颠倒轮回、受苦不止。
众生学观音、念观音,更要做自己的“观世音”,自己救度自己,自己解脱自己。而慈悲就是自我救赎、自我拯救。慈悲是“善因”,由慈悲所生的力量,必定能结出无量福果。善良是一个人身上最大的福报,人心为善,必有善神护持。“观音观世音,世间吉祥音”,为善的人最吉祥。“如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若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一念慈悲,福德无量。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感恩阅读与分享,祝您六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