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这个题目太大了,即使是有道的前辈高僧大德,恐怕一时半会之间想要将这个问题讲清楚,也不大容易,更何况我辈才疏学浅,难识庐山真面目。但是既然有网友提出来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也就不辞鄙陋,试着为大家讲讲,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包涵则个。
想要说“空”这个问题,就一定避不开一首诗和一部经书,诗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见性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本诗中,慧能大师已经明白开示了万法皆幻、唯缘而生的道理。
幻生所谓因缘所生法,佛说即是空。就是佛家的偶像----诸天佛祖,也都是暂时的,不会永久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因缘而生的事物,它也就会因缘而消失,只有回到“真空生妙有”的境界,才能不被因缘所左右而得到永恒的“缘起性空”,超脱于万物之上。打个比方说的话:寺庙里的佛像,是由无数个因缘际会才能造成的,材料、人工、运输、缘起等等,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个条件,佛像即不会产生存在。这尊佛像就是因缘和合而生成的,他也就不会永远的存在。回到佛像生成以前的状态,就叫做佛像的空性。
网图不可不说的一部经即是《金刚经》,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一部经书,属于《大藏经》般若部的主要经典之一,主要讲述的是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为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经典,凡学佛之人必须颂持、参悟之书,全经分为二部分,前十六品佛祖教人破相的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菩萨无相布施”,“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等等,说的都是教人不要执着于相而求法,应该透过相而看到背后的真一之像。
后十六品佛祖则为大众开示法空的智慧: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告诉你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彻彻底底的告诉你,不要去拜如来,不要去相信执着一切“有为法”,而应该去求取自性的本来面目,回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无上正等正觉。
水善佛家的“空”性历来解释不一,若是想要讲一个统一的“空”的释义,恐怕是天天参悟空性智慧的和尚,也达不到,因为各人的教派理论和出发点不一样,所说的一切也就难以统一,在历史上,佛家的空有无数的解释,其中以《大智度论》的十八空影响力较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世人贪著钱权名利,欲望无穷,认为一切都是应有的享受,人与人之间应此而勾心斗角,争战不休,而空性的智慧则可以教会我们:什么事物都不是永恒的,都是因缘际会才能产生的,都是会改变的。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减少我们的执着与贪欲之心,也就意味着体会到了空性智慧的皮毛。
网图空与不空都是相对而言的,事物有空便有不空,可以说是: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道家的“有无相生,阴阳辨证”。
说来也好笑,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努力参悟“空性的智慧”,而那些本该参悟“空性智慧”的寺庙里的出家人,却在努力给女信徒们在宾馆里面开光,用信徒们的钱财在大肆挥霍享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讽刺,如果佛祖知道了,又该做何感想。也许那些和尚们,参悟的是另一种空性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