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被学界公认的第一女皇,当然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对于武则天当皇帝以后的事情,或许读者们都很熟悉,因此今天小编给您说一件她当皇帝之前干的事儿,而且还是一件至今都无人能超越的事情。究竟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事呢?看完小编下面的揭秘您就知道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时间回到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年),这一年武则天48岁,她贵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据唐代民间史料记载,咸亨三年的一天早晨,武则天正坐在梳妆台前整理发式,并且对着镜子反复欣赏着自己细润如脂的脸颊。可是,武则天看着看着,竟然莫名的流泪了。高宗李治问她为何流泪,原来是武则天心中感慨,再美的容貌百年之后也不过是鸡皮鹤发,无人能再想起她现在的美好,因此她便对李治说:“何不将我刻在龙门山上,以作菩萨之相,千世万世皆知我矣”。
李治一听,觉得武则天的提议不错,当即就找来最好的画师和工匠,命他们按照皇后的模样,在龙门山开凿一尊最大的佛像。待雕刻佛像的事情落实后,武则天又捐赠了贯胭脂钱,也就是她买化妆品的私房钱,如果换算一下,这笔钱就相当于现在的万人民币。武则天提到的“龙门山”,指的就是现在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据史料记载,龙门石窟初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此后历朝历代皆有续凿,并在如今成为世界上佛龛造像最多的石窟。而当年武则天要开凿的佛像,也就是现今蜚声海内外的卢舍那大佛,它不仅是龙山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而且还被誉为中国的“巴米扬大佛”第二。
在佛教经文中,卢舍那的梵文意思为光明和智慧,而卢舍那佛也被称之为报身佛,表示获得了光明和智慧,掌握了绝对的世间真理,佛经上就有记载:“(卢舍那)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历经多年的风雨,卢舍那大佛不仅依然保存完好,就连其神韵也一如当年那般雄伟庄严,因此也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以及专家和学者们争相前来“打卡”。专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卢舍那大佛身长17.14米,头高4米。如果您对人体素描有了解的话,就会发现这样的“头身比例”是完全失调的。正常来说,成年人的“头身比例”应该是1:7左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头一身”,即人的身高等于他七个头的高度,如此一来卢舍那大佛的头就应该是2.4米高才正常。
这时候问题来了,究竟是工匠造错了呢?还是武则天长得不一般呢?其实都不是,因为这就是卢舍那大佛建造的独特秘密。首先,佛像不同于人像,如果按照人像1:1凿出来恐怕并不好看。其次,卢舍那大佛是一尊17米多高的大佛,人们更多的时候是远观,即便是近观也都是仰视,因此必须将头部放大2倍,才能带来和谐的视觉效果。从这一点上来看,当时的工匠确实考虑得十分细致,如果不是干了几十年的老石匠,定然不会有如此宝贵的经验。
最后还有一点也很关键,不管从什么角度远观和近观,你总能看到卢舍那大佛的眼睛,并带来一种和佛像四目对望的体验,还能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和力量。然后,在一天之中,随着光影的变幻,卢舍那大佛也都能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可以说虽然卢舍那大佛只有一尊,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有千千万万尊,因为每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对卢舍那大佛来说,诸如雕刻细腻,技法娴熟和造型精美等都无须多言,以至于后世人们再雕刻其他的卢舍那佛像时,都以龙门石窟中的这尊武则天卢舍那大佛为蓝本。虽然后世的工匠技法也精湛,也高超,但刻出来佛像仍然无法超越这尊武则天卢舍那大佛。若要究其原因,只有一点,大唐盛世,最顶级的工匠雕刻的最精致的卢舍那佛像,已经是绝响,完全不可超越了。
如果抛开儒家的那套“男尊女卑的”理论,我们不可否认,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没有之一。武则天14岁入宫,从普通才人,到一国之主,她矢志不渝的奋斗了50多年,武则天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至今仍是任何一个女性,都难以企及的高度……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