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奘大师与中国罗汉造像艺术之渊源

文:王仲尧

玄奘佛教艺术思想在佛教艺术实践中以及中国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下以中国罗汉艺术之创造为例谈一下这个问题。

1.罗汉造像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伟大创造

中国艺术史上以往一直认为罗汉造像(雕塑和绘画等)艺术是从印度传来,中国罗汉造像艺术产生在六朝时期。本人认为不是如此。罗汉造像艺术在中国的诞生与玄奘大师直接相关,是玄奘的佛教艺术思想直接促使这一大型艺术品类的诞生。

罗汉造像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重要创造。具有平民质素和形象特征的罗汉艺术,不但大大丰富中国佛教艺术内容,同时也为中国艺术开辟出一个广阔新空间。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出现了描绘对象明确的群体或个体形式的罗汉像创作;二是罗汉造像艺术成为一个大型的独立艺术题材;三是对罗汉进行个性化描绘。

中国艺术史上认为因梁武帝萧衍派郝骞西行印度求法,郝骞在印度见舍卫国祇园精舍装饰精美,佛像庄严,于是临摹仿制,携回国内。国内画家见此一种新艺术风格,受到启发而创造出罗汉画。同时,印度的一些丹青高手也在此时相继来到中国,如迦佛陀,摩罗菩提,吉祇俱、跋摩等,都是佛画高手。人们据此认为,罗汉画的出现即是在此一时期。

我认为当时不存在罗汉造像艺术,理由有三:一是艺术理念上当时还没有“罗汉画”(或罗汉造像)这样的一种艺术门类或创作概念;二是六朝时期佛教艺术作品中被认为是罗汉艺术的,实际上是以佛的印度弟子为原形作为绘画对象的作品,如常被学者说成“罗汉艺术”的这一时期的陆探微的作品《阿难维摩图》、《十弟子像》,毛惠秀的《胡僧图》、《释迦十弟子图》等都是如此。敦煌、龙门、麦积山等石窟一般被认为是唐代“罗汉造像”遗迹的雕塑,以及在敦煌、库车、吐鲁番附近等地近年发现的墓葬文物中的不少绢画、壁画,被认为保留了隋唐时期的早期“罗汉”造型形像的,其实都是表现佛弟子形像的作品。

如敦煌莫高窟的隋代四一九窟、四二○窟,初唐五七、三二二窟,盛唐四五窟、三二八窟、三一九窟、六八窟;中唐一五九窟、二九四窟、晚唐一九六窟等均有迦叶像、阿难像;又以盛唐四五窟为例,释迦结跏趺居中坐,两旁依次是二比丘、二菩萨、二天王像,二比丘便是迦叶、阿难。在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宾阳洞、敬善寺洞、万佛洞、莲华洞等窟都有唐代的迦叶阿难塑像,其中奉先寺的迦叶和阿难造像非常有名,艺术圆满,但都是佛弟子形象,与后来所说的以的罗汉为主角的罗汉造像艺术,有原则区别。

印度次大陆一带也从未有过罗汉画或雕塑。《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数量极巨的印度各地的佛和菩萨塑像以及罗汉故事传说,从未提到印度有罗汉造像艺术。

以往人们以为中国六朝时已出现十六罗汉画作,主要根据是南梁著名画家张僧繇画过十六罗汉图。我认为不可能,因为:

第一,从佛教思想史、文化史方面看,南北朝时,尚未存在罗汉这种佛教人物的群体形像的思想观念。南梁画家张僧繇艺术创作活动的年代,罗汉这种佛教人物群体形像,在普遍的佛教思想和民俗文化观中尚未出现。艺术史上也常提到的六朝名画家戴逵曾画过罗汉画的说法,因为同样的原因也不可能。

第二,从艺术史方面看,认定六朝东晋或梁代已有罗汉画,甚至已有十六罗汉画的说法,只是出于“望图生义”。梁代张僧繇画过“十六罗汉画”的说法流传很普遍,依据是北宋宣和年间(-)编集的《宣和画谱》,此书内容是记载徽宗时内府藏画,书中确有一条关于张僧繇十六罗汉画的记载。但是我认为那是前人的误解,较大的可能性是因其时十六罗汉画已是习见之物,于是作者便将六朝某一件既非佛像,亦非菩萨像的佛教人物画面,误置以十六罗汉画之名。至于《宣和画谱》之后人们相关的种种说法则是以讹传讹、望文生义。

第三,从佛教美术作品实物轨迹看,迄今为止未见南北朝罗汉造型艺术实物证明。近年来佛教南传路线上,佛教艺术发展轨迹引起一些学者兴趣,但亦从未发现过六朝前后的罗汉造型作品。同时现存所有石窟艺术中,也从未发现任何六朝罗汉雕塑或壁画。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和卷六《寺塔记》中皆无罗汉画记载。唐代张彦远的中国艺术史名著《历代名画记》作于宣宗大中元年(),详述会昌法难后长安、洛阳二地寺观壁画,亦不见任何罗汉画记载。此二书是唐代留下来最重要的中国美术史著作,尤其《历代名画记》中有对当时重要佛教人士的“写真像”珍贵记载,如天台宗智者大师、密宗一行大师的“写真”,都成为佛教绘画中经常表现的题材,但未见任何罗汉画记载。

2.罗汉造像艺术特征

罗汉造像艺术(雕塑和绘画)在中国佛教艺术中创造,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事件。约中唐以后,突然在艺坛上出现数量众多的罗汉造像艺术,主要特征有三:

(1)中晚唐以后,突然出现大量描绘对象明确、以十六罗汉为造型构图的罗汉群像创作。此前中国艺坛上并无这样一种独立形式的艺术品类。

(2)罗汉造像艺术成为一个大型独立题材,与此前的佛弟子形象作为附属而与佛形象同时在一个画面上出现的情况不同,“罗汉艺术”是独立地以罗汉作为表现对象,画面上或构图中,并不出现佛或菩萨。除罗汉外以的其它人物如果出现,则是为了配合表现罗汉这一主题的需要,这是与“佛弟子”艺术题材的根本区别。

(3)罗汉形象都得到个性化描绘;罗汉作品中中众罗汉们成为日常生活中人,表现出相异个性、性格、感情,喜怒哀乐,各尽变化。众罗汉们从内心世界到外在形貌,日益向中国“汉子”形像靠拢,如“罗汉纳衣图”、“罗汉挠痒图”一类题材为历代画家喜爱,亦为欣赏者喜爱,具有鲜明平民特质。

3.玄奘为罗汉造像艺术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审美角度和素材资源

中国罗汉艺术的创造与玄奘有关。首先,表现在大师对罗汉和罗汉艺术给予极大热情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501.html